2025年3月20日,金融界传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成功获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矿山修复治理工程的外截洪沟结构”的专利,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矿山修复治理领域又一重要的技术创新问世。该专利的授权公告号为CN222632169U,申请日期则为2024年4月。
这项新专利的提出不仅展现了中冶南方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持续努力,同时也为矿山治理工程带来了迫切地需要的创新解决方案,尤其是在防积水方面的挑战。专利摘要表明,该外截洪沟结构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矿山修复工程的特殊需求,具体包括沟体的设计、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后的稳定性问题。这些特点使得新型结构能够在矿山封场区域有效引导水流、避免积水的发生,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矿山修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旨在恢复被开采和破坏的自然环境。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矿山修复工作显得更为紧迫。而积水问题在矿山治理中始终是一个难以忽视的挑战,水的滞留不仅会影响土壤结构,还可能会引起生态平衡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水流、避免积水,是矿山修复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根据专利的具体描述,该外截洪沟结构的设计包括三大组成部分:沟底、第一沟壁和第二沟壁。更为独特的是,第一沟壁设置在靠近矿山封场的沟底一端,而第二沟壁则位于远离封场的一端。这样的设计有效地实现了水流的引导,确保水能够顺利流向沟体。
在材料方面,沟体的沟底和第一沟壁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而第二沟壁则选用了透水砖砌体结构。这一材料的选用不仅增加了沟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还增强了其对水流的管理能力。特别是第二沟壁的透水砖设计,可以帮助水流顺利排入沟体中,有很大效果预防水的积聚,更加保障了矿山修复后的水土保持。
专利的设计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那就是确保沟体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通过在沟体迎水侧的坡面开凿至新鲜基岩面,在保证基岩未受风化的优势基础上,逐步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能力。这一创新思路不仅为后期的使用提供了确保,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中冶南方成立于2000年,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一家专注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企业,该公司的注册及实缴资本均为92000万人民币。过去几年中,中冶南方精心布局、持续创新,共参与了2420次招投标项目,并拥有丰富的专利储备,其中不乏针对矿山修复的优质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正在加速叠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冶南方的这项新专利不仅能有效应对矿山修复过程中的水流管理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也为后续的同类公司能够带来了借鉴意义,推动整个行业的科技进步。
中冶南方最近获得的这项外截洪沟结构专利,标志着矿山修复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材料选择,该专利为解决矿山治理中的积水难题提供了新的方案,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类似的技术创新将会愈加重要,未来企业在这一领域还需不断探索,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总之,中冶南方的不懈努力与创新,正为我们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让我们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与成就。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